张家口:走活教育协调发展一盘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10-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千余名师生参与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了主场馆群安检及奥林匹克接待中心志愿者服务工作,受到北京奥组委的高度评价。张宣 摄

  ■本报记者 叶莎莎 周红松 特约通讯员 王俊杰

  10年前,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热映,让所有看过的人唏嘘不已的除了影片中“魏敏芝、张慧科”的人物命运,还有影片中那贫困落后的中国农村教育。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片中的实景拍摄地水泉村小学就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这部影片所展现的场景正是当时张家口农村教育的真实缩影。

  10年过去了,如今的张家口教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日前,记者走进张家口,穿行于生机盎然的农村小学、活力四射的特色高中、规模宏大的职业学校、学科健全的高等学校,我们惊讶地发现,如今张家口教育已然华丽转身,不仅摆脱了昔日落后的面貌,而且在很多方面走在了河北省的前列,跨入全国先进的行列。

  放眼今天的张家口,一组组数据精准地反映出张家口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路径,也为张家口教育所取得的斐然成绩留下了一个个生动的注脚:

  2007年张家口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前普及率达到90.5%,超过河北省平均普及率30个百分点;小学、初中阶段的辍学率分别为0.09%和1.93%,远远低于“普九”标准要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近5年来持续提升,600分以上的高分段考生达到429人,同比2005年增长355人,增幅达480%;2008年,张家口特殊教育实现了残疾学生升本“零”的突破,目前特殊教育普及率已达91%;2009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25%,职普教在校生比例为48∶5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所市属高校开设60多个专业,办学规模比5年前翻了两番。

  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显示了张家口教育的巨大潜力,也让关注张家口的人们一次又一次“惊艳”。

  在一个所辖7区13县中,80%是国家级贫困县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什么让教育率先进入协调发展的快车道?张家口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整合资源,把全张家口市的各级各类教育通盘考虑,按照“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总要求,通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高中带动战略,职业教育主城区带动战略和高等院校精品专业带动战略,走出一条具有张家口地方特色的教育协调发展之路。

  第一招

  城镇带动战略——布局调整稳步推进

  9月23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张家口市万全县高庙堡中心学校黑石堰教学点。行走在张家口广袤的土地,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途经的一些乡村,新盖好的房子却被砖封起了窗户,人去楼空。

  张家口市教育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由于张家口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又紧邻北京、天津、山西,许多地方的孩子长期随父母外出打工,或举家迁走。另外,受计划生育、扶贫移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农村中小学校只有几个、几十个学生的现象非常普遍。到2005年,张家口市农村的小学教学点有1664个,其数量占全省总数的近一半,一个学校平均只有3个班,校均规模仅为60人,全张家口市10人以下的学校还有856所,一个学生一所学校的就有34所。由于布局分散,学科教师和专业教学设备无法合理配置,教学质量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使得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如何解决这一历史性的问题?

  广泛借鉴国内的先进经验,张家口市教育局尝试过很多方法,但很多先进的经验却未必适合张家口的实情。比如在很多地方推广的“走教”经验,就因为张家口地广人稀以及丘陵地区的特殊地貌难以开花结果。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布局调整成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这条路却走得并不平顺。

  早在2005年以前,张家口的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就在逐步开展,张家口市教育局副局长李满山坦言,布局调整工作也曾经走过一段弯路。由于零敲碎打的布局调整缺乏规划和统筹考虑,撤并的多是一些办学效益不佳的学校,而非按照区域教育规划通盘考虑,因此也曾经有过学校撤了几年以后,又想把学校办成职业学校的教训。

  “布局调整就是要把学校面临的各类问题一并考虑解决。”

  张家口市教育局局长胡守荣认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应该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应该有长期的、全面的科学规划,而不应是临时动议;应该整体推进、分步实施,而不应该走一步说一步;应使学校布局在较长时间内相对稳定,而不应今年建明年撤。

  2005年11月,张家口市教育局组织市县教育部门的大批人员逐乡、逐村、逐校进行调研,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以各种数据为基础进行了科学测算,历时5个月,向市政府提出了关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建议。建议提出,要实现张家口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要坚持“三个必须”,即必须实现集中办学,必须发挥城镇学校的辐射作用,必须实现硬件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同步推进。

  2006年3月,经过市政府讨论审议出台的《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坚持“集中办学,规模办学;通盘规划,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统筹规划,依次调整;着眼长远,把握标准;捆绑资金,集中使用”的原则。确定在办学模式上,农村小学以建设寄宿制学校为主,初中主要建在县城及周边经济发达乡镇,县城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重点。

  这种城镇带动战略,改变了过去单纯按人口状况和行政区划设点办学、乡乡办初中、村村有小学的格局,在实现“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县城集中”的新格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城镇配套设施齐全、人才资源集中、经济相对发达的特点和龙头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然而,政策出台后,一些不同的声音却也随之而来。

  在张家口,大一些的乡镇人口多为1至2万,立足农村人口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按照规划,一个乡镇建一所学校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但是这样的政策,在当时看来似乎有点“冒进”,教育局也在担心当地农民是否真能接受。

  张家口市教育局组成了10个工作组,深入各县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学校管理层面。在一些管理比较到位的学校,丰富的学校文化生活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不是不愿意去学校,而是到了学校就不想回家”。张家口的百姓常说,“念书为什么,就为念好书”。其实,百姓的观念很朴实,看到学校的条件好,孩子在学校吃得好,学得好,很多家长也逐渐打消了顾虑,从质疑转为支持。

  “布局调整应该遵循教育的规律,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百姓,而不应该作简单的硬性规定。”

  局长胡守荣认为,布局调整并不是简单的“撤点并校”,因地制宜是一个必须贯彻的原则。

  结合地方实际,张家口对河北省布局调整中的一些标准也因地制宜进行了改造,在张家口市布局调整工作意见的指导下,各县区也都结合各自的实际,出台了布局调整的具体意见。比如,针对在布局调整过程中辍学率反弹等“后遗症”,对症下药。落实政策时不搞一刀切,也使得布局调整工作更具人情味。

  在万全县高庙堡中心校黑石堰教学点,中心校校长梁荣告诉记者,目前教学点有一、二年级的小学生32名,幼儿园在园幼儿18名,分别来自周边1.5公里范围之内的村庄,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则集中到中心校寄宿。针对年纪较小,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张家口市教育局对一些教学点实行了特殊政策,对小学一、二年级和幼儿园进行了整合,实行一体化管理,此举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

  从2006年3月全面启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开始,张家口的调整步伐以每年撤并中小学600所左右,新建改扩建100所左右的速度大幅推进。至今,已累计投入资金逾7亿元,有效解决了学校发展需要的设备、场地、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问题。目前张家口已基本完成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截至2008年底,小学、初中校均规模分别达到325人、1011人,形成了张北新三中、下花园学校、宣化二中等一大批标准化、花园式的学校。

  第二招

  高中带动战略——职教普教比翼齐飞

  职业教育一直是让张家口人深感骄傲的教育名片。

  2009年,虽然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职业学校97.25%的高就业率为张家口教育再添新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金秋10月,恰逢祖国60华诞,经过近一年的紧张筹备,张家口倾力打造的现代服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数控技术和交通运输等五大职业教育专业集团也陆续挂牌成立。这一充分发挥主城区职业教育对县域职业教育带动作用的标志性事件,成为张家口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回首职业教育走过的道路,张家口人认定,正是坚持“主城区带动战略”,由“市场驱动、政府推动、示范带动、就业拉动”四轮驱动,才使张家口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所谓“主城区带动战略”就是根据主城区区位优势明显,职业院校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的实际,集中投入、扶持、建设,迅速将主城区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再通过主城区的示范辐射,带动全市职业教育整体发展。

  “本着调整普教数量,扩大职教规模,普职教均衡发展的原则,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纳入统一的布局调整规划,进行资源整合。”

  提前一步,领先一路。

  在实施主城区带动战略的过程中,张家口市教育局首先对主城区职业学校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布局。先后将24所隶属不同部门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重组、整合,调整为以1所职业技术学院、3所中等职业学校为主,民办职业学校为补充的数量合理、结构完善、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新格局。彻底解决了过去多头管理,分散办学,规模小,效益低,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随后,张家口将重点放在了做强做优主城区职业教育,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不断加大对主城区内骨干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

  在全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张家口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长汪秀丽告诉记者,职教中心多年来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年,在全市统一的布局调整规划中,市教育局将与市职教中心一街之隔的市三中划给职教中心,使学校面积达到150亩,今年又将附近的一个幼儿园划给职教中心,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另外,学校还通过多种方式筹资5000余万元,新建了服务实训楼和34个专业实验实训室,使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学校前列。

  同样,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经过1.5亿元的投资扩建,成为了华北地区重要的机械制造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北方机电工业学校是目前全国唯一个地勘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填补了我国地勘行业技能人才教育实训基地的空白。

  “主城区带动战略”使张家口一批职业教育知名院校在市区内形成了“场”效应,领跑全市职业教育,拉动县域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作用已然显现。目前,以怀安、宣化、涿鹿、尚义等县为代表的第一辐射带颇具规模,怀安、宣化职教中心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着眼于协调发展,选取那些能够实现以点带面的领域重点突破,是张家口实现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妙笔。”

  高中带动战略正是张家口实现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妙笔之一。

  在探索中,张家口人逐渐认识到,高中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延伸和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不高,义务教育也上不去,即使上去了也巩固不住。为此,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中,张家口市从2005年11月起全面启动了高中带动战略,一手抓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一手抓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抓好初高中教育的衔接。随后的3年,高中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流失的情况得到了较好的遏制,并出现了“回流”现象。

  从一所生源不断下降面临撤并的薄弱高中,到招生场面火爆挤破大门的特色高中,张家口市第二中学校党总支书记李金山正是这一过程的亲历者。2008年以前,由于学校办学质量下滑,生源不断减少,教师队伍人心不稳。在布局调整中,教育局果断地将重点发展的河北张家口艺术高中整体迁入二中,在特色办学的全新理念下,两所学校优势互补,使普高与艺术教育共同发展。2009年,该校182名学生升入本科,其中一本占75%,位居全河北省艺术类高考第一名。李金山说:“正是特色高中的发展思路救活了这所学校。”